无障碍阅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用建设 > 营商环境

陇南市:从“检测报告”到“暖心服务”——文县优化营商环境实践案例

发布时间: 2025/11/12| 来源:陇南市营商环境建设局| 专栏:营商环境| 访问次数:10

      一、发展机遇下的“堵点”初现

      随着文县“本地特色旅游”战略的深入推进,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青山绿水间徐徐铺展。越来越多乡镇群众积极响应号召,将自家房屋改建为特色民宿,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成了实现这一美丽蓝图绕不开的“门槛”。

      自文县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所合并后,相关审批事项统一进驻县政务大厅卫健局窗口集中办理。

      二、一纸报告背后的“高成本”与“长周期”

      此前,申请“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提交“由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一年内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评价报告”。正是这一纸报告,成了群众反映最集中、感受最强烈的“堵点”和“痛点”。

      经济成本高:一份合规检测报告,费用在2000至3000元之间。对于刚刚起步、资金本就紧张的民宿经营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时间周期长:从预约、采样到出报告,检测流程平均耗时一到两周,一定制度上制约了民宿经济的发展壮大。

      流程不便捷:联系检测机构、等待报告等环节需要往返县城,办证过程较为繁琐。“办个证怎么这么难?”,群众意见相对集中。

     三、快速响应与上下协同的“文县速度”

      民有所呼,便有所应。群众的“不便”是优化服务的“风向标”。文县卫健局迅速将相关问题整理汇报,主动对接市级部门,找准政策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在文县范围内,对新办及延续“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时不再要求提交“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评价报告”。

      四、成效:减负惠民的“暖心账”与“示范效应”

      这一政策的优化,迅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1.直接为民众减负

     每家民宿每年可节省2000–3000元的检测费用。这笔“真金白银”转化为群众的“创业底气”和“发展信心”。

    2.大幅提升审批效率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平均办理周期缩短50%以上,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

    3.赢得群众真心认可

    前来办证的王先生在得知不再需要花费数千元做检测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这才是真正为我们老百姓着想的好政策!既省了钱,更省了心!”

    4.构建“先办理、后监管”新机制

    通过告知承诺制,申请人书面承诺符合条件即可先行发证。监管部门在发证后2个月内开展首次现场检查,发现问题依法处理,保障安全又提升效率,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

    五、启示:从“坐等审批”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一张“检测报告”的取消,看似是一个微小的审批要件调整,背后折射的却是文县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深刻转变:

    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更在于是否符合基层实际。只有深入一线、倾听民声,才能发现那些“纸上谈兵”发现不了的真问题。

    必须勇于“担当作为”

    面对不合时宜的旧有条框,不能习惯于“等、靠、要”,要善于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善于反映实情、提出建议,推动惠民惠企政策落实落地。

    必须践行“人民至上”

    优化营商环境的最终落脚点是“让人民满意”。只有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服务才能真正做到点子上、暖到心坎里。

    下一步,文县将继续依托政务服务平台优势与协同机制,全面梳理和优化各项审批流程,持续深化“一窗受理”、数据共享和跨部门协作,努力打造流程更简、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的一流营商环境,为文特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政务温度”,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带来的“暖心”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