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7/02| 来源:陇南发布| 专栏:营商环境| 访问次数:7
七月的陇南,处处生机勃勃,热情洋溢。
翻开陇南经济发展情况报告,数据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企稳回升、好于预期、高于全省。
2025年1-5月,全市累计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7.7亿元,增长10.7%。2025年新登记经营主体11319户(企业2653户、个体工商户857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96户)。
作为本届 “兰洽会” 主题城市,一直以来,陇南全市上下鼓足干劲、勇挑大梁,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以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优质贴心的服务环境,吸引八方客商投资兴业,为陇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如今,无论是大项目,还是小企业,都能感受到这片热土的热情与包容。
一、做实“减”文章,着力构建惠企便民的政务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
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支撑力、区域发展竞争力、经济增长生产力,哪里营商环境好,经营主体就会去哪里扎根,资金就会向哪里流动。
陇南被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宝贝的复杂地带”,有好区位、好资源、好生态、好环境、好政策,是强劲发展的热土、投资兴业的金土、绿色发展的净土、合作共赢的沃土和企业成长的乐土。
立足优势,厚植发展环境。
近年来,陇南围绕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弱项短板,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来推动,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精准推动营商环境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发展。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大抓招商引资不动摇,高水平谋划项目,高频次洽谈对接,高效率供给要素,高质量服务保障,真正让每一个落户陇南的企业都扎下根来、茁壮成长。”在2025年陇南市招商引资网络推介会上,市委书记张柯兵如是说。
对标全国一流,加强顶层设计。近年来,我市加力突进招商引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商利企政策措施,深化改革打通堵点,协同发力补齐短板,创新载体提升服务,致力于让市场主体“活”起来,让市场环境“优”起来——
实现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构建“规范化”服务流程,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全面推行“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促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升“互联网 政务服务”综合效能,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100%;
打造热线12345政务服务“总客服”,推进群众诉求“一线应答”,“陇商通”受理的涉企诉求按期办结率和回访满意率均为100%,陇南市荣获第八届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大会“新质数治典范”奖;
……
一系列惠企政策的出台,让企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与“温度”;一项项惠企政策的落实,让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速度”与“诚意”。
陇南向更高处攀登,要扫清“拦路虎”、搬开“绊脚石”,用政务服务改进的“一小步”换来企业获得感提升的“一大步”。
我市还围绕思想、作风、能力、工作等方面开展大反思活动,促使全市上下以思想的大解放、认识的大提高、作风的大转变,推动营商环境的大改善。
“有了好政策,我们就要加油干。”“政府拿出真金白银奖补我们,干劲更足了。”多家企业代表表示。利好政策不断,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陇南安心投资、顺心办事、舒心创业。
二、做实“活”文章,聚力打造高效畅通的市场环境。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营商环境好,则市场活力足;营商环境优,则发展后劲强。
审批流程多、周期长,曾是困扰项目落地、企业入驻的难点、痛点。
“以前,办个简单的证件有时要跑好几趟。”陇南鸿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丁波说,“现在,政策‘上门送’、手续‘网上办’,连补贴申请都有专员辅导,再也不用为办事发愁了!”
一句真诚的评价背后,反映出的是我市促进经营主体倍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实效。
聚焦企业和群众“全生命周期”,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去年以来,我市通过增值惠企服务、创新惠企方式、更新惠企措施,着力打造更高效便捷温暖的市场环境。
惠企方式全面创新——全面落实“非禁即入”,推行“一照通办”“一照多址”改革,实现电子营业执照跨行业、跨领域互认互用。
惠企服务全面增值——全力推进土地出让、规划许可、工程施工、竣工验收、不动产首次登记等全阶段“多测合一”制度改革,形成了“办理建筑许可”全省可复制推广的“陇南经验”。
惠企措施全面更新——全面取消政府采购履约保证金,严格落实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从2022年至2024年,我市每年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2万户以上,截至今年一季度,总量突破20万户大关。
法治是优化营商环境之“本”,是企业最好的“黄金甲”。
为此,市委依法治市办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陇南市加快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市中院创新服务举措、延伸司法职能,不断疏通“堵点”,优化助企路径,加大企业申请执行案件的执行力度……
“陇南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紧扣关键环节、强化精准施策,瞄着问题去,盯住问题改,竭尽全力使陇南的营商环境更优、发展磁场更强、市场活力更足、社会创造力更充沛。”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何能雄说。
三、做实“创”文章,倾力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白龙江畔,奔涌的江流裹挟着时代强音,激荡在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之上。
走进陇南市政务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内,各服务窗口井然有序,自助服务区设备齐全,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
“现在办事太方便了,很多业务手机上就能办,需要到现场的也很快就能办好。”正在办理营业执照变更的武都区居民李梅对记者说。
智慧先行,是陇南创造更好更优营商环境的一个鲜明特征。
借力智能科技创新,我市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深入推进强科技行动,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努力营造包容的创新环境。
目前,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已达98.5%,“甘快办”APP接入高频事项200余项,企业开办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日办结。”
不仅仅是提速,以便民为基准的创新更是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追求。我市开展了科技企业培育倍增行动,全市科技型企业数量达317家,其中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69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科技型企业总量在2021年基础上实现翻番。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173件,同比增长32.06%,有效注册商标16736件,位居全省前列;“文县绿茶”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哈达铺当归”成功认定成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
我市推行“项目管家”制度,落实重大项目“容缺受理”,让“要素跟着项目走”;开展“标准地”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尽全力解决好用地、用能和资金短缺等制约难题。
全面落实“三零”“三省”服务,主动延伸电网投资界面范围,实现居民企业“一证办电”,城乡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报装实现“零投资”,有效降低市场主体经营负担。
与此同时,我市深入实施金融“四大工程”,常态化组织“政金企”对接,开展金融优化营商环境、“贷动陇原·惠企利民”、“普惠金融月”等专项行动,提升贷款便利度,夯实金融支撑,全市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大关。市政府连续四年荣获“省长金融奖”。
如今的陇南,一处处工地热火朝天,一个个项目高歌猛进,一批批企业茁壮成长,奏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音。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从企业办事的“加速度”到市场开放的“高热度”,从法治保障的“强力度”到人文关怀的“暖温度”,陇南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大盘之“稳”、谋发展活力之“进”,奋力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