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省内动态

广范围覆盖 高标准保障 精细化服务——嘉峪关市倾力打造“雄关养老”品牌

发布时间: 2025/07/14| 来源:嘉峪关日报| 专栏:省内动态| 访问次数:6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养老服务扩面提档”行动,全力打造“为民、高效、暖心、幸福”民政,用心擦亮广范围覆盖、高标准保障、精细化服务的“雄关养老”服务品牌,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

  强化顶层设计,政策机制更贴心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议事日程,高站位谋划部署,高标准推动落实,全力打造民生幸福典范城市。建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嘉峪关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嘉峪关市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实施方案》《嘉峪关市高龄津贴发放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制度,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1 N”养老服务机制,为促进全市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聚焦可感可触,服务网络更悉心

  全域化织密养老服务网络,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满足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的养老服务需求。全市养老机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城乡镇村社区全覆盖。将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政策向养老机构延伸,鼓励更多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入住率从2023年末的49.8%提高到目前的51.5%,456名在院老人中197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占比43.2%。培育发展包括央企和国企在内的85个老年助餐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织密了“入院不离家”“养老不出门”“吃饭不出圈”的养老服务网络,打造了服务半径不足一公里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注重数字赋能,智慧养老更省心

  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产品,建成 PC 管理端、云平台呼叫端、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四端一网通”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搭建起“市、街道(镇)、社区(村)”三级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申请下单、线下服务响应、全程智能监督。把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助餐监控接入养老信息平台,实现远程实时监管。开发了线上辅助登记、辅助预约、辅助充值扫脸认证和手机定位“三辅一扫一定位”助老功能,打通数字鸿沟。信息平台年使用量达300万人次,“12349”云平台年话务量10万人次,微信公众号年关注和阅读7万人次,“掌上订单”成为常态,老年人“零操作”即可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智慧养老服务。

  着眼精细精准,便民服务更暖心

  以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适老化服务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和拓展精细化服务供给,“服务什么、由谁服务、什么时候服务”都由老年人说了算。把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由34项扩展至60项,并新增160-3800元不等的包月套餐,供老年人自主选择。创新设置“流动办公席”,主动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把为民服务办公现场搬到集市小巷,搬进群众家中,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探索实施“1 N”上门服务,登1次老年人家门,完成老年人多项服务需求,把养老服务惠民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刊载。连续2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惠及1955户老年人家庭,“小改造”为老年人家庭带来“大幸福”。

  坚持共建共治,资金保障更齐心

  建立“个人尽责、企业参与、政府兜底”机制,拓展资金筹措多元化渠道,保障养老服务可持续。开创“孝善基金 养老服务”模式,鼓励子女承担孝老爱老家庭责任,通过政府补贴累计撬动个人孝善基金 1216万余元。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老服务,覆盖全市城乡社区镇村的37家老年助餐点中,33家为社会化餐厅和便利店,占比89.2%,年提供助餐服务73万人次。市委、市政府把养老服务作为基本民生,全力保障资金支出。2024年以来,累计投入4039.15万元,兜准兜牢养老服务底线,老年人的获得感更可持续。

  强化政策落实,为老服务更精心

  全面落实老年人福利补贴政策,让更多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城乡高龄、生活不能自理、计生特扶家庭老年人为重点,8876名老年人享受助餐供餐、生活照料、家庭保洁等居家养老服务,受众占全市7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71.3%,1-5月提供服务44万人次,同比增加11万人次,增长率33%。全市1.25万名75周岁以上老年人全部高标准享受高龄津贴(最低标准42元/人/月,最高标准833.5元/人/月),同比增加1048人,增长率9.2%,2024年以来累计发放高龄津贴1531.7万元。老年人福利政策的精心落实,增进了雄关养老的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