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在崆峒区柳湖公园里,两旁绿树成荫,缕缕微风拂面,沁人心脾的花香扑鼻而来,满目绿色,一步一景,令人心旷神怡。这赏心悦目的背后,饱含着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喜悦,更凝聚着平凉上下铆足干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信心。
近年来,平凉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聚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坚持规划先行,发挥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引领作用。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等一系列系统、科学、完整、协同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河(湖)长制、林长制、农田水利改革、生物多样性保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一批具有突破性、标志性的改革纵深推进。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认真抓好“提气、降碳、强生态,治水、固土、防风险”重点任务落实。实施增绿添景、生态屏障、绿色廊道建设等“六大工程”,近三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59.98万亩,森林抚育7.6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达到555.37万亩、覆盖率33.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28平方米。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心城区空气优良率保持稳定。
坚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底色,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拓展文旅、农旅、林旅、康养、乡村旅游等多产融合业态。坚持以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市建设试点为统揽,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全面启动农业精品培育示范区创建,因地制宜推广“粮—饲—畜—肥—果(菜)”等多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坚持以“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品牌为引领,大力推进“文化 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田园、森林康养等林(果)旅融合产业,打造十大乡村旅游线路和26个林(果)草生态示范园。
生态兴则文明兴。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积极倡导新能源车、共享单车、无纸化办公等绿色低碳行为,动员广大群众做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常态化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实践成果,在全社会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共识,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感知度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