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本市政策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陇南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4/01/17| 来源: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专栏:本市政策| 访问次数:114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陇南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

管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陇政办函〔2023〕11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陇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陇南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陇南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促进

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全省水资源管理专题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水资源管理、提升水生态质量、改善水环境品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四水四定”原则,以《陇南市“十四五”水利工作规划》为指南,以实施《陇南市嘉陵江流域水利发展规划》《陇南市百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陇南市区南北“两山”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规划》为抓手,按照“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水网建设路径,以“三江一水”为核心、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重点、智慧调控为手段,统筹水资源、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水管理“五水共抓”,系统推进水资源调配网、防洪减灾网、水生态治理网、智慧水利网“四网共建”,推动全市水利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保障民生、治水为要。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对供水、防洪、水生态的需求作为水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底线思维,树牢风险意识,充分发挥水网统筹调控功能,加强水安全风险研判和协同防控化解风险能力建设,提高治水水平。

     二是节水优先、绿色发展。把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高效利用作为水网建设的前提,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合理布局、科学建设,并将节水控水要求贯穿水网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治理、水环境修复,筑牢长江上游安全屏障。

     三是空间均衡、合理利用。坚持以水定需,区域范围内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不能超出当地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在需水端保障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在供给端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超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承载能力,供需两端通过动态双向调节,达到节水水平较高、供水结构较优、用水满足需求。

     四是系统治理、协同融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推进辖区水源互联互通、联合调配,进一步提高区域水资源丰枯调剂能力。以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为重点,优化工程整体功能、完善配套体系、提升工程效益。强化市级水网与国家骨干水网、省级水网衔接,协同推进市县水网建设,实现不同层级水网的协同融合。

     五是改革创新、两手发力。立足陇南市情、水情实际,创新水网建设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机制,发挥各级政府投资在水网建设中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推进水网重点工程建设。深化水权、水价改革,积极引导带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水网建设。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进水网数字化、调度智能化、监测预警自动化,推动实体水利和数字水利相融合,提升水利科技和智慧化水平。

     六是远近结合、统筹谋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系统谋划解决陇南水问题。近期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刚性用水需求为重点,推动一批具备启动条件的水网工程开工建设,加快补齐陇南水网体系的短板和弱项。远期立足能源资源条件和国家战略功能定位,以国家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为契机,统筹需求与可能,构建“陇南水塔”。

     三、目标任务

  (一)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

     1.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落实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实施总量强度双控,实行水指标动态调剂机制,到203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达到省级下达目标。结合水资源禀赋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合理确定各流域地表水控制目标,各区域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目标,落实分区分类管控措施。科学确定跨县区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目标,落实嘉陵江、西汉水、白龙江、白水江、燕子河、长丰河(青泥河)等重要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障措施。(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

     2.严格取用水全过程管理。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和用途管制,在国土空间开发、产业发展、城镇建设、重大建设项目、工业园区规划布局中,严格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节水评价,积极推行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完善取水口动态登记,严格取水许可制度,加强水资源管控指标符合性和用水定额审查,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工业服务业计划用水全覆盖动态管理。强化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取用水直报平台等信息系统数据治理,做好实际取用水量填报和审核。动态修订陇南市行业用水定额,应用在线监测计量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取用水监管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到2025年全市9县区均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

     3.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入推进灌溉用水精细化管理,推进打造一批具有陇南山丘区特色的规模化、现代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基地。积极推进陇南国家油橄榄基地提升改造建设。力争到2030年农田灌溉水有限利用系数提高至0.6。大力实施工业节水减排和改造,严控高耗水行业用水增量,统筹新建企业和工业园区,供排水、水处理、循环利用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确保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行业标准要求,力争2035年提高到95%以上,建设一批节水标杆企业、园区。加强城镇节水降损,实施城镇供水管网提质改造,完善农村集中供水和节水配套设施,到203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提高节水型器具普及率。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坚持重点地区节水开源,将再生水、雨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制定非常规水最低利用量标准,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项目,布设再生水回用管网,倡导城市绿化浇洒、道路清扫、车辆冲洗等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逐年提高再生水利用比例,力争2035年城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

   (二)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1.加快推进重点水源建设。牢牢把握“四水四定”要求,以提质增供为重点,加快推进一批基础条件较好、前期论证充分的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宕昌县城区饮用水源地水库建设,力争2025年6月投产使用。全力开展礼县永固峡水库、武都拱坝河水库、白露窑水库、徽县宋家湾水库、康县石墙沟水库等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力争2024年开工建设。各县区同步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工作。(武都区、礼县、徽县、康县、宕昌县人民政府,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草局、市生态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农村局)

     2.扎实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具备管网延伸条件的,加快城镇供水管网向周边农村辐射,实现“同网、同质、同服务”城乡一体化供水。不具备管网延伸条件的,优先利用已建水库、引调水等骨干水源工程作为农村供水工程水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等水源工程,提升水源保证率。积极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各县区在“十四五”期间至少有1处规模化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到2024年底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到31%以上,到2026年底达到38%以上,到2030年底达到50%以上。加强水源保护,更新改造老旧供水管网和设施,配套净化消毒设施,实施小型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

     3.加强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为重点,以保障粮食安全和提升特色农产品产能为主要目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强灌区水源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大中型灌区建设,充分利用小型水源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小型灌区建设,增强特色农业灌溉保障。持续推进陇南市西南部城乡人饮及国家油橄榄基地供水工程,分地域逐步实施白龙江片区、白水江片区、洋汤河片区和西汉水片区灌溉及人饮工程,逐步解决区域内72万亩油橄榄等特色农业灌溉用水和61.65万人的城乡饮水问题。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苗河水库灌区、红河水库灌区、明月渠灌区、中寨灌区等重点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扩大雨水集蓄利用,加快灌区渠系改造和田间配套,完善量测水设施,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立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良性灌区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灌区整体效益。到2030年改善灌溉面积3.8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9万亩。(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粮食和储备局)

     4.完善防洪减灾体系。针对陇南洪涝灾害特点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以堤防、防洪水库建设和山洪沟道治理为重点,着力解决陇南防洪薄弱环节。加快推进嘉陵江、西汉水、白龙江、白水江4条江河干支流、53条中小河流、75条山洪沟道防洪治理,2026年新建堤防260km,加固堤防29.2km任务,至2030年堤防新建462km,加固86km任务。加快实施嘉陵江、西汉水、白龙江、白水江4条江河干支流,2026年完成嘉陵江干流两当县边山村至棉花滩河道治理工程、嘉陵江干流徽县嘉陵镇、虞关乡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白龙江宕昌县沙湾镇段堤防重建工程、白龙江干流武都区灰崖子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白龙江干流武都区透防、外纳段防洪治理工程、白龙江干流武都区石门镇下白杨村至两水镇泥湾沟段河道治理工程、白龙江干流武都区汉王镇杨庞段,外纳镇桃树坪村段防洪治理工程、西汉水陇南市成县(镡河乡陆家庄、乔坪段)防洪治理工程、西汉水干流礼县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坡儿至文家)、西汉水干流礼县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高楼、黑峪至关西)、西汉水干流礼县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东台至石坝)、西和县西汉水大桥镇张坪村堤防工程、西汉水康县雍坝至马坝段河道治理工程等14处工程,至2030年全面完成4条江河干支流防洪薄弱环节治理,同时2026年新建堤防69km,加固堤防6.2km,至2030年新建堤防98km,加固32km任务;加快实施中小河流整河流治理,2026年完成武都区北峪河、隆兴河、文县龙坝河、乔庄河、丹堡河、西和县六巷河、马元河、徽县洛河、伏镇河、长丰河、罗家河、两当县红崖河、旺峪河、成县青泥河、洛河、礼县白家河、太石河、燕子河、漾水河、桥头河等24条中小河流整河流治理,同时新建堤防136km、加固23km;至2030年完成53条中小河流整河治理,同时新建堤防364km、加固54km;加快重点山洪沟治理,2026年完成武都区两水镇渭子沟防洪治理工程、康县大堡河山洪沟道防治工程、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王磨镇黑峪河沟道治理工程、徽县柳林镇区防洪排涝综合治理工程等11条山洪沟道治理,新建堤防66km;2030年推进全市75条重点山洪沟道综合治理,完成9条治理任务,同时新建堤防55km。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26年前完成超时限水库安全鉴定,对新鉴定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善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和雨水情测报设施。完善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体系建设,落实“四预”措施,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保障防洪安全,建设安澜陇南。(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

     5.构建水生态安全体系。以维系水体流动性、水质良好性、水系连通性、水生物多样性为目标,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协调好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加强“三江一水”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大力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和水美乡村建设,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山洪沟道综合治理及河流生态廊道保护与修复,加快构建水生态安全体系,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河湖,为“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新陇南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水务局、市住建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

     6.加强智慧水利建设。按照水利部“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智慧水利建设总体要求,围绕流域防洪、水资源管理、河湖监管、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水生态与水环境等核心业务,遵循整合已建、统筹在建、规范新建的建设思路和基础先行、急用先上、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将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从水利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平台、智慧水利业务应用等方面,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加快构建具有“四预”功能的智慧水利业务应用体系。(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把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进一步细化落实到相关部门,明确各部门和各区县政府的责任分工、完成时限,建立市直部门协作配合、市县两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土地、资金、技术等全要素保障,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建立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和目标考核制度,健全规划实施监督评估机制,适时开展规划执行情况总结评估,分析实施效果,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草局、市应急管理局)

  (二)深化前期工作,科学有序推进。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前期工作专班、责任清单及资金保障等,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与省上和流域机构的对接,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做好规划项目审批及相关工作,科学有序推进重点项目特别是重大民生水利项目尽早顺利实施,每年谋划实施一件民生实事。规划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中期评估情况及新形式、新变化、新需求等,及时组织规划修编,完善和调整相关目标任务,提升规划的适应性。(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草局、市应急管理局)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水利建设资金,加大各级财政对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山洪灾害防治、重点河流水生态保护、智慧水利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和财政专项支持力度。市、区县要盘活水利资源和资产,用足用活水利发展金融支持政策,积极筹措并整合各类资金,支持相关项目建设,实现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政策性银行信贷、惠农贴息等多种途径,鼓励金融贷款和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和运营管理。(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草局、市应急管理局)

   (四)引导公众参与,凝聚各方力量。调动和引导各方力量,广泛凝聚共识,形成保障陇南水安全的强大合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规划宣传,完善水利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公布规划实施情况,引导鼓励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水利工作,激发全社会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加强水情宣传教育力度,开展水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水患意识、水危机意识、节水护水意识和水生态文明意识。充分挖掘和传承弘扬陇南优秀水文化,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文章,讲好陇南水故事。(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草局、市应急管理局)

   (五)强化督导检查,建立长效机制。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各项指标任务,纳入县区和相关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和政绩考核。强化部门协作,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督导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整改的立行立改,一时不能整改的要明确责任人、时间线和任务书,限期整改,并对整改结果定期回访,确保建立长效机制。对因工作落实不力造成一定影响的,严肃追求相关人员责任。(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草局、市应急管理局)

 

附件:陇南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高质量发展任务分解表

陇政办函〔2023〕113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