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8/13| 来源:陇南西和司法| 专栏:本市动态| 访问次数:24
西和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办公室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通过“立案、审理、联席、听证、回访”五步工作法,改变“就案办案”的传统思路,将调解和解作为优先选择,并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今年以来,全县已成功调解和解了9起行政争议案件,涉及治安管理、自然资源、工伤保险支付、征地拆迁补偿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多个领域,充分彰显了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的显著成效。
1.立案调解“抢先机”
在案件受理初期即敏锐识别适合调解的案件苗头,特别是涉及邻里纠纷、征地拆迁、工伤待遇等民生案件,第一时间介入,主动联系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释法明理,力争在立案环节就将矛盾化解于萌芽。例如,马某某征地拆迁补偿纠纷案,复议工作人员在接收材料时发现双方分歧主要在补偿金额上,立即启动立案调解,仅用数日便促成双方达成补偿协议,及时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同时保障了全县重点项目工程的实施。
2.审理调解“抓关键”
案件进入审理阶段后,办案人员结合案情深入分析争议焦点,找准双方利益平衡点。对于案情复杂、证据较多的案件,采取实地调查的方式明晰案件事实,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精准引导调解。一起因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发的争议,办案人员通过查找法律依据和实地调查,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公益性。通过复议人员耐心细致的疏导和政策解读,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
3.联席调解“化争议”
建立与行政机关联席调解会议制度。针对治安、交通、自然资源案件争议突出等问题,由行政复议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带领行政复议工作人员,深入涉案行政机关与其主要负责人和行政执法人员通过召开联席座谈会等方式,讨论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争议的症结,最后再促使与申请人达成调解意见,从而避免了行政机关与复议机构在审理案件中的分歧和矛盾,大大提高了行政复议案件调解和解的成功率。
4.听证调解“面对面”
对于需要当面沟通、矛盾争议较大的案件,特别是近期受理的一起工伤保险支付案件,县行政复议委员会办公室充分发挥听证会调解作用,在规范、公开的听证氛围中,让申请人充分表达诉求,行政机关详细说明政策依据和考量,复议人员居中主持、调和矛盾。最终,在复议机构负责人通过与行政机关和第三人协商,双方达成了调解意愿,签订了行政复议调解书。
5.回访调解“固成效”
调解成功不是终点。县行政复议委员会办公室创新引入“回访调解”机制,对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进行跟踪回访,重点关注行政复议调解书的履行情况,一旦发现履行障碍或新问题苗头,及时再次介入协调,确保调解成果真正落地生根,防止“调而不解”“解而不履”。这一机制有效巩固了调解成果,提升了群众对复议工作的信任度。
西和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办公室始终坚持“复议为民”理念,把调解和解作为化解矛盾的首选方式和最佳途径。通过全程调解、精准调解、暖心调解,变“被动决定”为“主动化解”,变“结案了事”为“案结事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行政复议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行政执法的温度。此次5起案件的成功调解和解,是全县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深化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下一步,西和县将继续坚持“调解优先、应调尽调”原则,不断丰富调解方法,拓展调解范围,提升调解能力,努力将更多行政争议高效、便捷、低成本地化解在初发阶段和行政程序内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平安西和、和谐西和贡献坚实的法治力量。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