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省内动态

绘就山川秀美现代化甘肃画卷 ——我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 2024/08/16| 来源:甘肃日报| 专栏:省内动态| 访问次数:31

玛曲县阿万仓湿地绿草如茵,山峦叠嶂,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通讯员罗主索巴)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实现常态长效监管、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达到Ⅱ类、在2022年和2023年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如今,用生态底色绘就绿色发展的新画卷在陇原大地上徐徐展开,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大幅提高,生态文明在这片热土扎根生长、开花结果。

     筑牢生态屏障

     7月盛夏,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县康乐草原段,白云朵朵、水草丰美,吸引了大量来自省内外的游客。置身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中,大美祁连山让游客陶醉,纷纷赞叹眼前的美景。

     地处我国西北的祁连山,高原横亘,绵延千里,是守护“中华水塔”、涵养河西走廊的重要生态屏障。

     近年来,全省上下齐心,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由完成问题整改转为常态化长效保护监管。

     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23年度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考核结果均为优秀;2024年度开展的相关监测结果显示,75.36万公顷林地森林蓄积量持续增加,75.27万公顷草原生态稳定性不断增强,5.21万公顷水域面积更加稳定。

     随着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各种野生动物频繁现身。

     日前,甘肃省国家公园检测中心技术人员通过700MHZ实时传输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终端,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隆昌河、祁丰等保护站监测到多只雪豹。今年4月至7月,祁丰保护站02002862号综合监测终端每个月都能捕捉到雪豹的踪迹。

     6月16日,野生动物摄影师李祎斌公布红外相机在玉门拍到的两只雪豹画面,分别出现在14日和15日。除此之外,在绵延的祁连山区,藏野驴、白唇鹿、马麝、岩羊等大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上升。

     近年来,我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连续6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祁连山保护区内旗舰物种雪豹增加至350只左右,不同种群野生动物数量较2014年提高15%至20%,成为全国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

     担好上游责任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清晨沿着黄河岸边跑步,沿途姹紫嫣红,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真是一种享受。”今年5月,来自贵阳的马拉松爱好者周立钧在备战兰州马拉松赛时感慨地说。

     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黄河干流甘肃段长913公里,占黄河全长的16.7%;甘肃沿黄流域总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3%;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超过黄河流域总水量的五分之一。

     近年来,甘肃坚决扛牢上游责任,开展了一系列艰苦细致的工作,黄河流域生态功能出现积极变化。

     我省认真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及黄河国家战略,率先出台《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构建1 N X政策规划体系,扎实推进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协同推进工业、生活、农业和尾矿库“3 1”污染综合治理,努力将黄河建成岸绿景美的生态河。

     全省20925名五级河长、927名五级湖长持续开展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等工作。2018年以来,五级河湖长累计巡河422.29万人次,有效解决14170个涉河湖问题。

     省自然资源厅持续推进甘南“山水工程”实施,通过护山、保水、治湖、扩林、调田、护草、固沙系统治理,有效提升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功能,累计完成修复面积16.25万公顷。

     省生态环境厅持续推进黄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省黄河流域5607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4983个,整治完成率88.87%。黄河流域14条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持续巩固。

     我省与四川省建立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围绕尾水湿地建设、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河湖缓冲带建设等,谋划70个项目纳入中央储备库,推动黄河上游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达到Ⅱ类,“黄河之滨也很美”成为靓丽名片。

     保卫蓝天碧水净土

     绿水青山,关系着生态环境质量,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周末,兰州市民陈晓媛常常和朋友们相约在罗九公路跑步。“白天看到的是醉人的蓝,怡人的绿,波澜壮阔的黄河;晚上,坐在九州吹着晚风,喝着茶、观赏夜景……”陈晓媛说,她越来越喜欢兰州这座城市。

     良好生态环境承载着人们对绿色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更凝聚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近年来,我省紧盯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领域,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深入开展。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稳步推进部分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动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开展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实施兰州、金昌、武威、临夏4个市州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散煤治理27万余户,取暖方式的绿色变革,让更多人在享受温暖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蓝天白云带来的幸福与安宁。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划定1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构建刘家峡、九甸峡跨区连片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有效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使142个全国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18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现“长治久清”。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项目。严格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理、优先监管清单地块污染管控,将142个关闭搬迁企业腾退地块纳入优先监管清单。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查整改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省生态环境厅健全完善研判、调度、通报、帮扶、预警和约谈等管理机制,督促空气、水环境质量反弹市州限期整改。加强重点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建成覆盖气、水、土、声、生态和辐射等全要素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大数据平台。

     今年1至7月,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84.5%,7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70个断面水质达到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为94.6%,无劣Ⅴ类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