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11/07| 来源:敦煌市数据局| 专栏:省内动态| 访问次数:5
今年以来,敦煌市坚持以信用建设为基础,以文化特色赋能,创新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与地域特色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具有敦煌特色的“丝绸之路文化型信用城市”建设路径,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敦煌市在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跃升全国前10,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确立文化型信用城市目标定位,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敦煌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弘扬“丝路精神”为核心,明确“文化型信用城市”定位,全面培育文化诚信、商业诚信与政务诚信。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信用敦煌”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敦煌市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型信用城市”工作计划》,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与文化旅游、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多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共建、文化引领、信用惠民”一体化推进体系,建立健全“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确保信用建设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二、融合敦煌文化打造诚信示范街区,塑造文旅消费新形象。依托沙州夜市这一丝路商道重要文旅消费平台,敦煌系统推进“放心消费、透明服务”环境建设,强化消费过程可监督、可追溯。街区参照公共信用评价标准,初步建立商户信用评价体系,完成240余家商户信用信息归集。配套优化“敦煌夜市监管小程序”,集成星级评定、价格公示、信用查询等功能,已接入280家商户。创新引入敦煌壁画“九色鹿”形象作为诚信标识,试点推行信用等级公示制度,以“九色鹿”数量标识商户信用水平,数量越多等级越高,实现诚信可视化、监督大众化,使“诚信”成为敦煌文旅最亮丽名片。
三、创新“调解 信用”全链治理,破解旅游纠纷新挑战。面对年超千万人次的游客治理需求,敦煌于2025年4月成立文旅调解服务中心,实施“调解 信用”双驱动机制。中心设立餐饮、旅拍、住宿等6类专项窗口,整合文旅、公安、司法等多部门力量,严格执行“125”快速响应机制,实现纠纷高效化解。在新兴起的旅拍领域推行“净旅亮拍·清风焕新”专项行动,将投诉数据与信用“红黑榜”挂钩,强化信用约束。2025年8月,一宗跨省租车纠纷数小时内即成功调解,“敦煌速度”赢得游客赞誉。同时,敦煌将信用嵌入旅游服务全流程,事前推行信用承诺,事中实施“信用 分级监管”,事后畅通信用修复。目前,2025年旅游旺季纠纷平均调解时长较往年大幅缩短,游客满意度达98%。
四、推行“信用积分”乡村实践,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敦煌积极推广“信用积分”实践,在乡村整合“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与“信用积分超市”,将征信记录、遵守村规、志愿服务、环境保护等60余项行为纳入积分管理,村民可凭积分兑换生活物品。莫高镇、转渠口镇、肃州镇、郭家堡镇等试点乡镇累计覆盖数千家庭,兑换积分数万分,使“无形信用”转化为“有形实惠”。信用积分还作为“文明家庭”“星级农户”等评选依据,有效激发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推动乡风文明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形成“守信受益、信用有价”的良好氛围。
五、深化“信用 ”多元应用场景,释放信用赋能新价值。敦煌持续拓展“信用 ”应用广度与深度,推动信用在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就业创业等关键领域落地生效。部门协同赋能产业,农业农村局推行“信用 农业”溯源体系,提升农产品信誉;税务局深化“银税互动”,助力A级纳税人融资;人社局开展“信用 就业”服务,为诚信创业者提供精准扶持。基层创新普惠民生,莫高镇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乡村振兴信用贷”,为信用良好农户提供低息信贷;黄渠镇打造“信用 农产品”品牌,推动哈密瓜、大棚蔬菜等实现优质优价。全域宣教涵养生态,广泛开展“诚信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村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人人知信、人人守信、人人用信”的浓厚社会氛围,为“信用 ”应用奠定坚实社会基础。
立足新发展阶段,敦煌市将坚定瞄准“全国信用标杆城市”目标,持续深化“丝绸之路文化型信用城市”建设,不断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强化信用赋能治理,使诚信真正成为敦煌在新时期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文化复兴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