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

共筑气象安全防线,绝不允许谣言“搅动风雨”

发布时间: 2025/04/02| 来源:酒泉网警| 专栏:风险提示| 访问次数:7

      气象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近年来,部分网民为博取眼球、制造恐慌,编造传播气象谣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威胁公共安全。作为守护网络空间清朗的网警,我们呼吁全民共同抵制气象谣言,用科学知识和法治精神筑牢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气象谣言危害大,扰乱民心损安全

  近年来,诸如“特大暴雨致某地全城被淹”“某日将发生百年一遇地震”等不实信息屡见不鲜。这些谣言不仅“耸人听闻”,而且危害深远:

  引发社会恐慌:虚假预警信息易导致公众盲目囤积物资、非理性避险,甚至引发踩踏等次生灾害。

  干扰防灾部署:谣言挤占公共信息传播渠道,可能延误官方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的开展。

  破坏信任体系:频繁的谣言传播会削弱公众对权威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的信任,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网警提示:

  《气象法》规定:传播虚假气象预警信息最高可处5万元罚款。

  2023年某网民捏造“台风登陆将引发海啸”的谣言,导致沿海多地居民连夜撤离,造成交通瘫痪和财产损失,造谣者最终被依法刑拘。

  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www.cma.gov.cn(提供实时天气查询与科普知识)

  抵制谣言,你我都是防线。

  防范气象谣言需全社会共同参与:

  提升科学素养:主动学习气象常识,关注@中国气象局等官方账号,掌握权威信息发布渠道。

  理性甄别信息:对“内部消息”“惊天预警”等夸张标题保持警惕,勿轻信、勿转发。

  积极举报线索:发现疑似谣言,请通过“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或属地网警巡查执法账号一键举报,让谣言无处遁形。

  网警提示:

  气象防灾减灾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绝不允许谣言“搅动风雨”。世界气象日之际,让我们携手行动: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用科学抵御谣言,用法律守护安宁,共同构建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