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4/01| 来源:陇南市应急管理局| 专栏:本市动态| 访问次数:9
近期,随着气温回升、春耕生产和清明节临近,陇南市森林草原防火形势异常严峻。为严防火灾事故发生,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围绕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8311”工作措施,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六项硬措施,以“紧急状态”筑牢防火屏障,守护陇南的绿水青山。
一、思想“绷紧弦”,整改“零死角”。深刻汲取近期火情教训,全市开展“地毯式”复盘排查,对近期火情逐一深入“解剖”,全面进行反思复盘,查清火源入林路径、责任包保落实情况及宣传盲区,坚决破除侥幸心理。从严从实从细落实中央、省、市部署要求,确保责任到人、到山头、到地头,坚决防范遏制森林草原火灾事故发生。
二、责任“压到底”,包保“无缝隙”。各县区和相关部门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火“8311”工作措施,认真落实省、市相关要求,逐级压实各级林长防火责任,严格落实“县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山头”包保责任制,确保每片林区有人管、每个风险点有人守。护林员、草管员、网格员全员下沉一线,各县区抽出一定比例的干部下沉到薄弱地方,对重点林区、焚烧秸秆高发区、坟地集中区等实行“蹲点值守+动态巡查”,发现火情苗头立即制止,对已发生火情的,及时报告相关情况,科学处置火情,实现“打早、打小、打了”。
三、火源“铁腕控”,筑牢“防火墙”。各县区、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亲自上手,把防火责任靠实到田间山头,组织乡村干部、护林员、公益性岗位等人员严防死守,严抓火源管控。一是卡住山头,在林区要道和景区入口增设防火检查站,护林员、网格员全员出动,加大巡护密度,严格检查,坚决把火种火源堵在山下林外。二是盯紧地头,严格按照禁火令要求,所有全市林地、草原(地)及边缘以外100米范围禁止使用各种火源,禁火区内严禁对开荒杂草和秸秆等焚烧处置,对于必要的秸秆焚烧、撂荒地整治制定详细方案,提前报备,规范组织开展。三是管好坟头,禁火区内“零明火”,禁火区外提倡无火祭祀。同时,各县区加强防火和扑救物资储备,强化扑火技能训练和应急演练,确保火情及时扑灭。
四、宣传“全覆盖”,防火“入脑心”。线上“刷屏式”警示,市电视台每日3次滚动播放防火警示片,在微信、抖音等平台每日推送森林防灭火“以案说法”短视频,曝光典型案例,让全民防火理念深入人心。线下“敲门式”教育,对农户开展“敲门行动”,坚持送法上门,让“谁失火谁坐牢”人人皆知;对中小学生开设“防火课堂”,宣讲森林草原防火安全知识,通过学生给家长做工作,持续增强森林草原防火意识;倡导群众用鲜花等文明、环保、节俭、安全的方式祭奠故人,共同度过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的清明节。
五、问责“动真格”,震慑“长牙齿”。市县两级三抓三促办“要抓要促、要查要处”,公安部门“要查要办、要判要罚”。一是严惩肇事者,公安机关在最短时间内锁定纵火者,对违规焚烧秸秆、祭祀等引发火灾的个人,依据相关法律顶格处罚,责令赔偿生态修复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通过媒体曝光典型案例,形成警示震慑效应。截至目前,先后对两当县金洞乡太阳工作站寺合村小柳沟、文县城关镇关家沟村韩家湾社、康县王坝镇鸡山坝村小西沟社发生火情的肇事者予以依法处置。二是倒查监管责任,纪检监察部门强化监督问责,对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落实、宣传发动、巡防值守、火源管控、隐患排查、防火物资配备、突发和应急情况响应等方面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全覆盖督查检查。
六、信息“秒响应”,筑牢“安全网”。严格落实 24 小时值班备勤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配强值班力量,严明值班工作纪律,做到领导不缺位、岗位不缺人、责任不脱节。加强信息报送,落实好紧急信息 1 小时报送机制,各县区和应急、林草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信息哨点,及时按要求报告相关情况,杜绝瞒报迟报,确保应急响应“零延迟”。
文章搜索